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我院院长张建云为窦国仁院士铜像揭幕

揭幕仪式现场
.jpg)
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致辞

我院孙金华副院长主持揭幕仪式

窦国仁院士家属窦希滨先生致辞

揭幕仪式现场

合影
2012年1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泥沙及河流动力学专家、我院原院长、名誉院长窦国仁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我院隆重举行窦国仁院士铜像揭幕仪式。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江苏省徐鸣副省长,交通运输部徐光总工程师,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等领导出席仪式。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在揭幕仪式上致辞。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我院院长张建云为窦国仁院士铜像揭幕。 张建云院长在致辞中深情缅怀了窦国仁院士为南京水科院的发展、为我国水利水运工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生,回顾了窦国仁院士在泥沙基本理论和重大工程的泥沙问题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贡献。他说,窦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泥沙与河流动力学专家,终生致力于我国江河泥沙治理和沿海港口航道开发中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1960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后,一直在我院工作。先后任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原交通部技术顾问等职务。窦院长早在留学期间, 创造性地研究和发展了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在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水流泥沙运动力学、紊流随机理论、泥沙模型相似理论、波浪潮汐水流泥沙数学模拟等泥沙基本理论。提出的非恒定流不平衡输沙方程式、泥沙沉降的统一公式、河流和河口河床形态方程式等并被广泛应用。主持开展了长江三峡、葛洲坝、黄河小浪底、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黄骅港、苏北运河闸下淤积、钱塘江治理等重大工程的泥沙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推动了泥沙与河流动力学的发展,为我国的水利水运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院长追忆了窦国仁院士担任我院院长、名誉院长期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真诚表达了对窦国仁院士的敬意和怀念。他说,窦国仁院士于1983年至1993年间任南科院院长长达10年、名誉院长8年。在院领导岗位上,窦院长为南科院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重视基础理论和重大工程应用研究,保证了我院各学科的领先地位;率先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实行课题负责制,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科院的大踏步发展;重视学科建设和规划,建立了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试验厅室和科研基础设施,特别是铁心桥试验基地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提升了科研水平,增强了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后勤服务,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等等。南科院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窦院长的心血与功劳。南科院人永远不会忘记,南科院人永远感激我们的窦院长! 张院长指出,在泥沙基本理论实验厅前树起窦院长的铜像,是为了让老院长能时刻微笑着注视着他的科研继承者们传承他未竟的科研事业,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窦院长的无限敬仰和爱戴之情,是为了学习弘扬窦院长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铭记他对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激励一代代南科院人以老院长为榜样,潜心钻研,执着追求。 张院长表示,作为窦院长开创事业的继承者和后来人,我们将不辜负他的期望,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科研院所,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告慰我们敬爱的窦院长。 窦国仁院士的儿子窦希滨先生代表窦国仁院士亲属致辞。 我院副院长孙金华主持揭幕仪式。水利部国科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长江口航道管理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中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揭幕仪式。窦国仁先生亲属、生前好友、学生代表到场参加仪式。我院院领导、老领导、老专家代表、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 窦国仁(1932.11-2001.5.22),满族,辽宁北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泥沙及河流动力学专家、先后任南京水科院河港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南京水科院院长、名誉院长,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主任,以及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紊流和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著有紊流力学(上、下册),发表论文120余篇。因主持研究和解决长江葛洲坝工程中的泥沙问题,获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提出的“河床紊流随机理论及其应用”,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其“河道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获1989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三峡变动回水区水河段泥沙模型式验研究”成果,获1991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河水浪底枢纽泥沙研究”成果,获1995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黄骅港浑水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获1998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口海岸泥沙数学模型”成果,获1998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被评为省、部级劳模和特等劳模,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首批国家有突出项献专家和首批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