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泓,1965.01生,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材料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产业教授,南京大学硕士导师。 从事混凝土材料、化学建材研究30多年,特别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参编5部,署名专著1部。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50多篇,其中SCI收录 9篇、EI 收录21篇。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执笔编写企业标准5部、参编标准一部。 主要研究成果: 1.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系统研究了40%-70%磨细矿渣、10%-60%粉煤灰、及40%-60%矿渣粉煤灰共掺替代水泥的胶凝材料体系,进行了配合比优化、热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以及混凝土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研究,提出了能同时解决多个环境侵蚀问题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成果在浙江绍兴曹娥江大闸工程、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江苏三洋港挡潮闸工程等工程中应用,这三个工程共浇筑了50多万方高性能混凝土,三个工程的经济效益近35亿元。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上,共浇筑高性能混凝土460万方,仅材料费就节约了4.6亿元,同时解决了该工程抗硫酸盐腐蚀和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两大技术难题,工程寿命提高一倍,其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2.混凝土性能调控与实践。系统研究了混凝土在面临高温、高含泥量、超长时间运输、骨料碱活性、有害离子侵蚀、超大体积温控防裂、以及高速水流作用下的冲磨与空蚀等诸多重大技术难题而采用的性能调控技术措施,研究发明了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了成套混凝土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数百项重大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