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深海,男,1964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汉族,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合肥工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1989年合肥工业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2003年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1989~200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2002年至今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专家,山东省水利科技带头人,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 主要从事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全国水利专项规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省部级科技创新及重点项目等60余项。 抗旱减灾方面,完成的项目有:全国水利专项规划项目“全国抗旱规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抗旱能力评价及干旱风险管理研究”和“土壤墒情多源信息综合与预测预警示范研究”,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干旱风险管理基础及风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和“全国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研究”等。主要成果贡献:依据建国以来的旱情旱灾系列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情旱灾的地域分布格局,干旱发生季节的地域特征,构建了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指标体系,绘制全国易旱地区、易旱季节分布图;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开发了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提出农业干旱动态评估预警预测方法,建立了抗旱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抗旱能力评价标准,为我国干旱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完成的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海河流域洪水调控技术与防洪格局研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黄河流域(片)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流域及区域通用化水资源配置模型分析系统研制”和“生态环境用水标准及其配置原则与方法”,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资源演变规律及其调控”和“引江济太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省部级科技重点项目“三峡水库群来水情势分析及调度管理技术与政策支撑体系构建”、“黑河流域水量调度效果评估及补水措施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质安全预警研究”和“滁州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主要成果贡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复合系统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复合系统中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研究了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制定黄河流域各主要控制站最小生态需水和适宜生态需水标准;开发了多目标水库水量调度模型,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水资源合理调控模式,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正在开展的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编号:2017YFC1502400)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与风险管控”(项目编号:2017YFC0403500),及“长江干流芜湖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等。 合作出版专著和行业标准7部:《中国干旱特征变化规律及抗旱情势》,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信息同化融合技术在旱情评估预警中的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15年;《旱情信息分类》(SL546-2013)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水资源管理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中国抗旱战略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1项,省级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联系方式: 电话:025-85828511(O) E-mail:shni@nhr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