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明,男,汉族,1962年6月生,江苏宜兴人。1992年8月毕业于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现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从事水文信息化建设、工程水文、水文与水资源研究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文信息化建设、工程水文、水文与水资源等研究。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技术参加人,先后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大洪水数据整合与共享”,水利部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黄委会治黄专项“黄河凌情资料复核整编及凌情特性研究”,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推广应用研究”,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史洪水数据库”、“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史洪灾数据库”,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水利部水利前期项目“中国水图”,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国极端洪水干旱预警与风险管理关键技术”、“中国水文循环要素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历史大洪水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等多项国家和水利部重点项目,以及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多项核电工程项目的工程水文分析研究。 代表成果: “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系统研究中国五种标准历时(10分钟、60分钟、6小时、24小时、3天)暴雨统计参数的实测和调查最大点雨量分布图,年最大点雨量均值、变差系数、百年一遇等值线图和格网图,并对暴雨统计参数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成果由水利部颁布全国执行。 “黄河凌情资料复核整编及凌情特性研究”:全面分析研究黄河冰凌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重点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冰情变化和原因,凌汛期大型水库运用对冰凌的影响,各河段凌情特点分析等。研究成果对开展黄河防凌和黄河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史洪灾数据库”:统一历史洪灾数据库表结构,建立涵盖全国主要江河的重要历史洪水的历史洪灾数据库实体,如实反映149场洪水过程的洪水概况、灾害损失、洪水调度、防洪工程及蓄滞洪区的运用等信息,研究成果被水利部水文局等多个部门采纳应用。 “中国水文循环要素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系统研究全国尺度及各区域尺度降水、径流、蒸发、大气水汽等水文循环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周期振荡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建立全国及各区域分区的陆地-大气系统水文循环概念模型。研究成果以综合评价A通过由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验收。 核电工程项目工程水文分析研究:系统研究核电厂所在区域天气暴雨洪水特性,运用水文气象法和概率统计法推求可能最大降水和设计暴雨,依据可能最大降水和设计暴雨推求可能最大洪水和设计洪水,并进行可能最大降水/可能最大洪水成果的选定以及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获奖成果: “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获200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0。 “黄河凌情资料复核整编及凌情特性研究”获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编写科研报告40余篇。发表论文16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代表作品: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水科学进展,2007年11月,18(6)。 海河流域极端暴雨特征及其天气成因,水文,2012年2月,32(1)。 中国降水演变趋势诊断及其新事实,2013年1月,水科学进展,24(1)。 《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气象灾害丛书《暴雨洪涝》,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年。 《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二卷第四章“水文分析与计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年。 联系方式: 电 话:025-85828508(O) E-mail:hmyao@nhr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