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祥,男,1965年生,浙江长兴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浙江大学地质学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浙江大学遥感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毕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委员会水资源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水利学会九届理事、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科学进展》、《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和《水利信息化》编委。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黄渤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与管理对策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和专题“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技术指南编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系统集成研究”,主持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规范建设”、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课题“国内外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经验与问题”、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流功能区划及评价技术研究”和“中国水文循环要素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课题“中国历史大洪水数据整合与共享”、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题“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工业和生活需水的影响及预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史洪灾数据库”、水利部水资源监控试点“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调度运行系统”等;主持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技术鉴定、“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技术鉴定;参加完成国家重大水利信息化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和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西南河流源区水文-环境监测体系及数据集成平台”(2019-2023)、重点支持项目“西南河流源区水文-环境多过程的立体感知及演变研究”(2021-2023)、水利部水资源节约管理与保护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和典型监测的农业用水量核算方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智慧水利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2020-2023)等。 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1)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2)长江防洪系统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 (3)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2011年。 (4)基于多主体合作和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调配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 (5)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 (6)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 (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洪涝孕灾环境影响研究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目前带领研究团队20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人。 联系方式: 电 话:025-85828503(o) E-mail:yxwu@nhr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