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男,1983年10月出生,安徽广德人,汉族。2011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得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兼任第九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HS)统计水文分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外合作导师,福州大学校外企业导师。 主要从事中长期水文预报、水文气象、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流域雨洪资源利用和城市化水文效应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20余项。主要有:“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对水环境安全影响及洪涝防控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力-统计信息挖掘的中长期水文集合预测方法研究”,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策略与措施研究”专题“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合理标准与布局策略”,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于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资源调控技术研究”专题、“城镇化背景下的太湖流域水文规律变化”专题、“水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面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推广应用”,水利部“948”计划项目“多功能水下自走式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引进”,水利部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项目“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与潜力评估”“总量控制下取水许可管理技术方法”“雨洪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与对策建议”“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等10项。 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了“太湖流域梅雨与台风遭遇可能性研究”、 “太湖高水位及洪水台风高潮遭遇研究”、“太湖流域旱涝急转特性及2011年典型性分析”“现有流域管理模式下引江济太实时调度研究”“深圳市天健坪山新区雨污水管网工程及(坪山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深圳市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双水源双安全目标下深圳市水资源联合调度与工程布局研究”“深圳市水务科技项目效益成果评估”“水务科技及先进管理制度情报收集”“湖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南通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吴中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技术支撑服务项目”“苏州市吴江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规划”“高勒罕水库调度规程编制”“霍林河水库调度规程编制”“巴图湾水库调度规程编制”等流域和地方生产项目共计20余项。 参与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术语》(SZY101-2019),获得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EI检索11篇,撰写科研报告40余本。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南京水科院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咨询成果奖8项,中国水利学会年度优秀论文3项。联合河海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5-8582 8839 电子邮箱:yongliu@nhr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