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首页
>信息查询>科技人才
陆俊

陆俊,男,汉族,安徽铜陵人,1981年9月出生,现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水库大坝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水利部水利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入选首批水利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所在团队入选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人才创新团队、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结构与材料”创新团队、江苏省“六大高峰”创新团队等。兼任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地震学会理事,担任计算力学领域SCI期刊《Engineering Computations》编委、《水利学报》编委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青年1项、面上2项)、中组部特支人才计划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国家重大仪器设备研制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各1项。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SCI 检索2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4篇,JCR一区4篇),他引358篇次,3篇论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出版专著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际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件。参编国际标准1部、行业标准4部。

研究成果2012年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17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特等奖、2018年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获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咨询创新奖,2021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领域属于水网工程结构安全。主要开展结构全寿命周期性态诊断与安全评估方向的科研工作,包括结构损伤孕生机理与预判、隐患辨识与定位、性态诊断与安全评估、功能恢复与韧性提升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装备等,近年来主要学术贡献有:

第一、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建造—运行—退役”全寿命周期演变规律,发明了诊断复杂水工混凝土结构全寿命服役性态系列技术。

第二、针对玻璃钢夹砂管(简称FRPM)传统设计与生产自动化程度低下以及在输调水工程使用中缺少相应技术标准、管道自动巡检技术与缺陷定量评价标准等关键难题,研发了长距离大口径FRPM的管材铺层设计与制造工艺、水锤防护设计、质量评定、自动巡检、运行监测与安全保障等成套关键技术。

第三、针对渠道堤防病害识别和风险应急处置技术、装备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提出了渠道堤防病害真实模拟、快速精准识别及险情科学高效处置方面系列创新实用成果。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