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技成果入选“2024年度水利领域重大科技进展”
10月25日,2025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水利学会、河海大学和我院主办,会议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开幕式上,中国水利学会重磅发布“2024年度水利领域重大科技进展”,我院牵头完成的“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集成调控与应急除险技术装备”及参与完成的“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入选。
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集成调控与应急除险技术装备
其中,“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集成调控与应急除险技术装备”提出了跨地区防洪除涝协同设计方法和标准,建立了蓄滞洪区分类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研发了堤防渗漏分布式测温光纤监测设备和多向电位差精确探测设备,研制了水下快速固化封堵材料及其自动投放作业装置,构建了集成洪涝潮监测、预报和调度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在长江下游多个示范区实现业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洪涝风险的系统调控与应急处置能力。主要完成人为王银堂、何建兵、要威、刘剑、王船海、胡庆芳、刘勇、王磊之、李伶杰、苏鑫,完成单位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东华大学、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江河瑞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构建了西南河流源区空天地一体化多要素监测体系,创建了高原寒区径流水源解析理论和河流全物质通量理论,建立了径流适应性利用方法与技术体系,形成了高原水科学的学术高峰,增强了全球学术的“中国声音”,贡献了国际河流治理协同共赢的“中国方案”,为西南清洁能源基地、澜湄合作、国家水网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主要完成人为胡春宏、郑春苗、王光谦、张建云、王超、倪广恒、倪晋仁、张弛、田富强、王雨春,完成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2024年度水利领域重大科技进展”为中国水利学会首次组织遴选发布,技术需具有创新性、先进性、重大学术价值、应用前景或良好的社会效益,反映了水利领域前沿和最新发展,鼓励水科学研究和原创性科研攻关,本次共发布9项。


